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8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6篇
轻工业   129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1 毫秒
61.
62.
63.
以均匀设计法分别研究了汁液的热处理温度、时间和抗坏血酸(X1)、可溶性固形物(X2)、游离SO2(X3)、pH值(X4)、发酵容器充满系数(X5)对枇杷发酵果酒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果酒色泽与热处理温度显著相关,与热处理时间无显著相关;单独采用热处理,无法使果酒色泽达淡黄色的水平即色度小于5EBC;汁液改良后的pH值是影响枇杷果酒色泽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为游离SO2浓度,汁液的酸度越高、游离SO2含量越大,则发酵停止时果酒的色泽越浅,色度越低;枇杷汁在制备过程添加抗坏血酸会使酒的陈酿过程色度增大,色泽加深;果酒的色泽与可溶性固形物、发酵容器充满系数无显著相关。陈酿45d后,果酒色度的倒数与影响因子的回归方程为:1/Y=0.6140-0.0614X1+0.0009X3-0.1316X4。  相似文献   
64.
枇杷果肉饮料加工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周家华  王强  董维 《食品科技》2005,(10):59-61
以晚熟枇杷品种解放钟为加工原料,对枇杷品种的理化指标和枇杷果肉饮料加工关键技术进行初步分析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枇杷果肉饮料的可溶性固形物为10.5%、可滴定酸为0.32%、果肉含量为20%时口感较好。通过对原料的热烫,以及在加工过程中加入0.20%~0.30%柠檬酸作为抑制剂,能够较好地控制饮料的褐变;果肉饮料的稳定性可通过加入0.15%的复合稳定剂后,在50℃条件下二次均质得到有效的解决,其中一次均质压力为30MPa、二次均质压力为20MPa。  相似文献   
65.
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枇杷叶浸膏在不同裂解氛围(N2和含10%O2的N2)和不同温度(300℃,600℃和900℃)下的热裂解行为,将裂解产物直接引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用质谱法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并用面积归一法作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枇杷叶浸膏无氧裂解产物主要为醛类、醇类和酚类等,而有氧裂解产物主要为羧酸类、酮类和酚类等;这些裂解产物可以产生草香、辛香、烘烤香、焦糖香、坚果香、甜香、花香等韵调,添加至卷烟中可以丰富卷烟香气;有氧条件下枇杷叶浸膏的裂解产物多于无氧条件,高温下氧气的引入加剧了枇杷叶浸膏的裂解反应;裂解产物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复杂,苯系物和稠环芳烃类有害物质增加。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天然提取物枇杷幼果总黄酮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效应。方法采用抑制率、抑制动力学以及荧光淬灭等方法研究枇杷幼果总黄酮对脂肪酶的作用。结果枇杷幼果总黄酮对脂肪酶有较为显著的抑制作用,半抑制浓度为(54.51±4.07)μg/mL,以竞争性与非竞争性相混合的方式抑制脂肪酶活性,且枇杷幼果总黄酮能抑制脂肪酶的荧光强度。结论枇杷幼果总黄酮提取物能与脂肪酶结合,进而抑制脂肪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67.
为研究枇杷酵素自然发酵过程中的有机酸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对其发酵过程中pH值、可滴定酸、乳酸、乙酸、总酚和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不同发酵时间的枇杷酵素。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pH值呈现持续下降后趋于平缓趋势,可滴定酸变化趋势与之相反,乳酸及乙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总酚含量同样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于发酵30 d达到最大值为(2.08±0.06)mg/mL;在发酵过程中,枇杷酵素的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综合评价指标(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es,CEI)分析表明,发酵40 d时CEI值达到最大,且40 d以后CEI值呈现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综合考虑时间成本及CEI值,基本确定枇杷酵素的发酵终点为40 d。自然发酵可以有效地提高枇杷液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8.
以7-乙基苯并呋喃-2-甲醛(Ⅰa)为原料,经酶致转氰化、Ritter反应、酰胺还原合成了光学活性(S)-丁呋洛尔(Ⅳa),总产率23.3%,ee值达71%。转氰反应中采用苦杏仁和枇杷仁醇腈酶催化HCN对C O基的加成获得(S)-呋喃氰醇,其中枇杷仁醇腈酶的催化效果更好,反应产率和ee值分别达到54.9%和75%;(S)-呋喃氰醇的O-保护衍生物Ⅱa经醇解反应转化为酰胺化合物Ⅲa,再经LiAlH4还原获得终产物Ⅳa,两步反应产率分别为59%和72%,光学纯度完全保留。利用同样的方法,从苯并呋喃-2-甲醛(Ⅰb)出发,以64.2%的总产率和85%的ee值合成了(S)-丁呋洛尔的结构类似物(S)-2-(叔丁基氨)-1-(苯并呋喃-2-)乙醇。  相似文献   
69.
70.
本试验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对枇杷3个主栽品种及不同器官的SOD活性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枇杷各器官皆含SOD,鲜果肉SOD活性最高(165.00 U/g.FW以上),根的SOD活性最低(小于65.00 U/g.FW);同一品种不同植株之间一般差异不大;不同品种之间,有些器官SOD活性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